阿里巴巴向左,美团向右

|  阅读量 | 分类: 移动互联网 | 作者: 章鱼 | 时间:2020年06月12日 11:00

既然提到阿里巴巴美团,当然是两者竞争的业务,也就是阿里收购了饿了么以后,组建了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和美团之间的竞争。

如果说阿里巴巴整个集团或者电商业务与美团之间,那就没有可比性了,或者说比较意义不大。

在这个竞争领域里面,不仅仅是本地生活服务,酒旅业务、电影业务,甚至快递业务,都在激烈厮杀。这中间唱衰美团不断,甚至攻击美团者有之,只要进入阿里巴巴主营业务领域,“往死里打”确实是阿里的风格。

阿里巴巴向左,美团向右 移动互联网 第1张

(美团快递,解决最后三公里)

阿里巴巴为何与美团死磕?

许多人都不太明白,本地生活服务是阿里的主营业务吗?阿里巴巴为什么与美团不死不休?

有人说是缘于阿里巴巴投资美团过程中,马云与王兴的恩怨故事,很多人还把故事演绎出各种版本,俨然一部“互联网江湖恩仇录”,传得神乎其神。

这是把商场当书场来说故事了,商场如战场,商场的事,只能用商业逻辑来解释,而不是用单田芳说故事的逻辑来解释。

本地生活服务不仅是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而且是绝对不能放弃,绝对不能输的业务。

很简单,在微信支付宝互联网金融巅峰之战中,生活化支付场景和电商支付场景,微信与支付宝各擅胜场。支付宝生于电商长于电商,优势是天然的。腾讯也不傻,打不赢我就买,所以投资了京东、美团、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巨头,极大拉近了与支付宝在电商支付上的差距。

生活化场景的支付频率更高,支付规模比电商尤有过之,微信遥遥领先!如果输了本地生活服务,那生活化支付中还有支付宝的影子吗?或许仍然会有,但肯定会大大落后,无力翻盘。

所以,阿里巴巴必须死磕美团,往死里打,许胜不许败。

阿里巴巴向左,美团向右 移动互联网 第2张

(口碑输了江山,只能变成小弟)

阿里巴巴向左?

2020年初,支付宝宣布“升级为数字生活服务平台,生活好,支付宝”,小弟们打不过美团,支付宝这是要亲自赤膊上阵了?所以支付宝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这就顺理成章了。

2015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联手一起重启口碑,将近五年下来,即使95亿美金收购美团外卖的最大竞争对手饿了么。在这场长达数年的战争中,面对强势的美团,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仍然节节败退,回天乏术。

我一直认为,在中国的商业竞争中,公司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略的成败,决定了竞争的胜负。

这场商战也不例外。

今天,阿里巴巴强大的电商业务支撑了它在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江湖的地位。但是,不要忘记,这个巨头起家的业务是B2B,是闻名江湖的“中供铁军”。阿里巴巴除了电商,最擅长的是什么?是B2B。更具体地讲,是面向中小企业和商家的营销业务,在网上帮他们卖货。

所以阿里巴巴习惯讲的是“赋能1000万中小企业”、“赋能100万商家”。

阿里巴巴向左,美团向右 移动互联网 第3张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3个100万行业赋能)

这就意味道着什么?在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战略版图里“赋能商家”才是重中之重,是核心战略。

这当然不是阿里巴巴错了,这是他们擅长的,人们总是习惯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战斗,而企业基因决定了它擅长用什么方式战斗。

2018年底,在饿了么和口碑整合的关键时刻,曾经想过把口碑APP面向C端的用户数作为核心的战略,最后拼一把,可惜没能坚持下去,或许觉得这条路太慢了?还是用支付宝和淘宝流量的方式更快些?

所以,阿里巴巴选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战斗,一手“赋能百万商家”,一手用支付宝和淘系带C端流量。

美团向右?

许多人都能感觉到,美团APP比阿里本地生活的饿了么和口碑好用,一方面商家更多,优惠更大,另一方面美团似乎坚持持续优化C端用户体验,所以大家感觉美团APP更好用。

美团王兴多次公开讲:消费者第一,商家第二,员工第三,股东第四,王兴第五。这似乎是美团C端消费者为核心战略路线的最佳佐证。

王兴是个战略思路非常清晰的人,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一边高喊着“互联网的下半场是2B”,一边坚定不移地把C端用户放在第一位。难道他想把竞争对手带沟里去?

至少笔者知道,王兴这话让很多口碑内部人士窍喜,王兴这是讲到阿里巴巴的赛道里去了,是在替口碑做宣传。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公司对美团的非公开攻击里面,一直把“团购是把商家的收入降低了,没有给商家增加生意,商家会活不下去”。好好听听,这是从商家利益角度讲的话,他们选择性地忽略了消费者占到了便宜,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

服务好了用户,有了用户规模,美团似乎特别有底气,不怕商家造反。

商家与消费者是利益天平上的两端,在利益上甚至是对立的。如何平衡?这或许是美团的隐患?

本地生活服务,这是B2B2C生意

谁都知道,这是B2B2C的生意,在B和C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到底应该抓住B的心还是抓住C的心?阿里巴巴和美团用各自擅长的战斗方式,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阿里巴巴做B2B,做电商,一直是大平台的思维,就是把尽可能多的商品放到平台上,形成海量优势,C端用户就会跟着聚合起来。阿里巴巴B2B这样赢的,淘宝也是这样赢的,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也想这样赢下去?

在餐饮这个赛道上,这种思维似乎是行不通的,因为一方面餐饮的标准化程度太低了,太多“特色商品”,“海量商品”很难形成,另一方面餐饮的消费习惯中口味和地域特性太明显了,消费者要的首先不是海量,而是离我有多远?我喜欢吃吗?

第三,餐饮有非常重的服务特性,不仅要菜品好吃,也要服务好消费者才有好生意的,不是卖好商品就可以的。

所以,口碑网碰得头破血流。

这场战争还没有分出胜负,但战至中途,市场似乎已经投出了第一轮票。

作者:廿三年禅(头条)

来源: QQ/微信:lusongsong7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