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抖音盒子上线一段时间了,任何一个有可能的APP出现,我们都不能放过。所以来找做国潮的朋友聊聊,有没什么机会。有新的APP上线时,不管我们玩不玩,都要先下载,看看这款APP的功能,机制,规则,有无对标产品,有什么异同。
电商平台APP,我们可以看看,它的推荐机制是什么,算法特点是什么,排名机制,搜索排名机制等等,比如是像淘宝的千人千面,还是京东的品牌权重,还是其它。才能针对相应的玩法,去测试。
未来的路我们没有走过,但是过去的路,我们熟悉,就如很多淘宝玩法,都能在新电商平台重塑一遍。
目前来看,这是一个专注潮流时尚的电商平台,结合了视频和逛街,有点像翻版的得物。其实在前两年,得物也是一个小小的红利期,很多入驻的商家出单都非常可观。因为这是年轻人的时代,恰好符合年轻人的需求。
这么看,抖音盒子是否有机会呢?
我不知道,但这是字节的产物,背靠大树好乘凉,早就是优势,跟紧平台规则,一有机会就把店铺申请下来,把品都上一下,做好基础数据,跑一跑。总之,把以前的电商玩法,先测试一遍,看看效果如何。
乘着风是最舒服的发展姿势,现在竞争不激烈,单铺出单量还很少,使使劲,在一个垂直分类冲到前面,等平台发展起来时,平台新流量就是你的店铺流量。
转过头来想,一个新APP出现时,最先吃到红利的,还是同一批人。一般现象级APP的出现周期,是3-5年,淘宝,微商,公众号,抖音,拼多多,致富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很多时候,不是人不行,而是时机不对。
深圳的朋友,叫君轩,还有一个,叫趋势哥。为什么叫他趋势哥呢?因为他总喜欢说,我做项目很简单,趋势在哪,我做什么。抖音火,我做抖音,国潮火,我做国潮。包括之前我如果君轩的国潮品牌,也是看中了国潮风气的蔓延。
抓趋势,能造富。
我说,刚刚在上电梯时,我在想,电梯是否推进了高楼的发展,或者说,高楼推进了电梯的发展。如果没有电梯,高楼层就没人买了,谁愿意每天爬几十楼上下。换句话说,没有高楼的发展,电梯的普遍率,也会大大下降。
所以我们做项目也是一样,背靠平台,背靠趋势,顺势而为。而且只要电梯趋势是向上,不管我们在里面怎么蹦跶,我们都是朝上走的。相反,如果是搭乘向下的电梯,那我们不管做什么,都无力回天。
趋势哥说,看了看身边通过红利赚到钱的朋友,基本都是敢想敢干,充满好奇心,有新玩意出来,先干上一波再说。
第一波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批挨打的人,特别是技术要求高,链条越长的行业,存活率越低。而技术门槛低,比如之前的淘宝,拼多多,刚开始不需要太强的能力,运营,美工,都不重要,只要你有货,上架就能卖。
所以为什么跟第一批做淘宝的人交流,他们总会说,现在淘宝太难做了。因为以前太简单了。比如做汽车坐垫,那就做30个店,一个店做两个汽车品牌,而且以前店少,官方对新店扶持也大,只要你做得多,把店铺基础数据做好,总有几个冲得到前面,而且不用花广告费,慢慢垄断掉一个品类。
但是对货源的要求也挺大,要稳定且有优势拿到这些货源。我说,要么是迁移能力强,微博时代做新媒体做得好的,做公众号,小红书,抖音,都是一把好手。就像我之前入股了朋友的抖音公司,为什么我坚信他能做起来。
因为在17年开始,他就是我们本地,做地方公众号TOP的人,那时候他们主要做本地探店,包括帮商家做推广活动,对于本地餐饮以及网红店,他太懂这里的爆款基因了。
所以今年抖音一直在扶持本地生活与线下这块服务,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制,因为他太有本地自媒体的基因了。不管做抖音招商加盟,还是探店,地方店营销,都能得心应手。
所以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嫁接能力,具体可以参考上篇文章。有什么能力和优势,可以长久地嫁接在下一波风口上。
君轩说,其实我一直觉得,好的营销,一定是策划出来的。不是流程策划,而是人心策划,有什么点,能在人群中引爆,并且自发宣传,才是好的营销方案。
营销技能,商业分析,是技法。而超越术的层面,去理解人性,这是心法,这是很难掌握的,而一旦掌握,很多时候都能降维打击对手。
比如交友APP软件,通过商业分析的角度去看,用户留存率往往是低得离谱。为什么还有人去做呢?因为他们关注的,不是APP本身的留存,而是转化率。以前很多做交友APP的平台,都是通过页游变现的,而交友APP的单粉价格是很低的,相对页游的转化率和付费率,这个价格是稳稳能赚。
所以即使留存率和用户时长,激活率很低,但是ROI却很香,所以以前就有人在看似理解不了的商业模式下,狠狠赚到一笔钱。这是技能的弊端,数据是冰冷的,而赋予的含义,远比冰冷的流程管用。而做淘宝,我也有同感,为什么难做了?因为用户从被动选择,转变成主动选择。
以前渠道有什么商品,用户只能选什么商品,因为货品供给远远达不到用户需求。现在的生产资料,产品数量,都大大过剩。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用户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
我说,所以很多以前粗暴的商业行为,都不管用了。比如以前的公众号,可以通过经常发广告来提升销量,但现在不行了。用户一不开心,就把你取关了,正愁关注的公众号太多了。所以通过主动强塞给用户内容的方式,不管用了。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都说商场如战场,伐交,是商业中的资源整合能力,与社会各行的交流能力。兵,是你的资源,财力,比如巨头可以在任意一个行业,伐兵交战。攻城,是恶性竞争,比如打价格战,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看谁熬到最后。谋,是商业洞察能力,运作能力,各项技能。而攻心,是跳出商业圈,走向市场,走向用户,走向需求。得民心者,得市场也。君轩,这个比喻有意思。
其实我们现在做国潮品牌,也不好做了,不管是上述所说的几个点,我们都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发力点还是在产品端,很多喜欢国潮,追求时尚的用户,品牌对他们的垄断力还是不足的,因为只要你的产品好,设计好,用户喜欢,就会买。所以如何做一个用户喜欢,穿的好看的服装,才是最本质的问题。这是伐心之路。
不过做服装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资金周转能力,现在一年下来了,算一算,确实赚到钱,但是都变成库存在仓库里。所以做服装很多时候是怎么把自己做死的,就是资金周转和库存压力。我说,其实还是我之前提到过的。
服装,化妆品这些视觉系的产品,在这个流量结构转变的情况下,是很有优势的。让产品适合视频的展现形式,现在越来越多人做自媒体,这是好事,证明我们的渠道多了,把这些账户,都看作是我们对用户的触点,会发现只要你有好产品,真的不缺流量。
趋势哥说,看你也在做自媒体,感觉如何。我说,任何行业都有做自媒体的机会,不管是否小众。特别是职业类,教育类,这些都能跟培训深度绑定。比如公考指导,医生考研,各行的职业证书等等IP,在任何一个教育领域做到2w粉丝,一年都能有50w以上收入。
有个捷径是什么?就是图书背书。出书是打造个人IP的秘诀,因为某畅销书作者,这个头衔比很多介绍都好,解决了信任问题。
所以如果你要写文章,可以先策划一下,想出一本什么行业的书,什么类型的书,它的目录,架构,每个小话题,都编织好,按照这个标准去写文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做自媒体有个很好的用处,就是人脉编织,换句话说,就是把自己当作链接中心,当一个人脉中转站。之前看过一段话,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本地人脉网,比如医生,护士,律师,公务员等等,这些都是本地需要积累的资源。
那怎么联系关系呢?做一个人脉中转站。比如律师的孩子生病了,你给联系一下医生朋友,医生的朋友需要咨询律师,你给联系一下律师。这只网才算活过来。
做自媒体也是如此,谁需要什么资源,我给对接上,不仅三方共赢,也能让这支网越来越大。当然,也有个前途,在介绍的时候,要衡量一下双方的价值,是否对等,是否靠谱。因为如果你介绍的不是天使,就有可能是魔鬼。
把产品提供需求,转变成公司提供需求,这个视角的转变,能看清很多事。
比如,把做一款成人英语点读笔产品,转化成,做一个帮助成人解决英语教育问题的公司,那你的公司所有的渠道,产品,营销,都围绕这个需求去开展战略行动。公众号,社群,抖音,APP,小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是为用户解决问题,而不是传递产品信息。
公众号不再是宣传你的点读笔,而是围绕如何解决英语学习这个问题,比如每天更新一个学习方法,单词,短文,讲解。社群不再是营销工具,而是一个产品。比如,做一个英语学习群,训练营,分享会等等。
一草一木皆是产品,任何一个触点,都是留存,转化。当你转化视角,把营销引流的平台,工具,赋予产品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广告,会发现转化上去了,销售额也上去了。营销的好坏,在于你的每个环节,是不是都能让用户不抗拒,进入转化漏斗。
比如,如果你在微博投放广告,好的形式是什么?首先要想想,用户上微博是为了解决什么需求?娱乐,消遣。
那如果你的广告不仅是广告,也是一个段子,一个趣闻,一个神转折,用户还会抗拒吗?看看杜蕾斯就知道了。如果用户刷着微博,是想看点有意思的内容,结果一个硬生生的广告打断了用户的行为,势必会让用户反感。
但如果你的广告恰恰也满足了,用户想要娱乐的需求,便不会导致反感。
很多人问我,做互联网,做项目,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大量阅读,学习。这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大量阅读该行业的资料,信息,数据,以及项目统计。构建最基本的逻辑思维和基础事实。
你想做副业,想做互联网项目。每天看十篇项目文,拆解文,教程文,包心到手到。拿到任何一个新项目,需求,流量,渠道,转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什么以前看过的流量渠道,可以嫁接到这个项目。
有什么转化方法,能提升这个产品的转化率。这也是一种嫁接能力。之前看过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收获。
"回到商业分析的问题,以流量和用户运营为例。如果能将PC端和M端的SEO与App端的ASO联系在一起,许多技巧都是完全雷同的,而许多关键词的设置技巧也会通用。
而如果能长期观测几个App的留存率,这些数据就不再会枯燥,首先在时间维度会形成价值(比如留存率如何衰减,从次日留存到7日或30日留存),其次在跨品类维度也成为一个个的标杆(比如:工具类、应考类、社交类、内容类等等的留存率范围以及DAU/日均新增的比例)。当面对下一个新版本或者全新App的时候,如何评判其用户黏性以及增长潜力,就有一把现成的尺子放在心中了。"
作者:老成常谈 公众号:老成常谈
来源:松松科技 QQ/微信:lusongsong7
相关文章阅读更多:
- 2012-06-14 小米怎么熬?
- 2012-06-15 少年HTC之烦恼
- 2012-06-15 小米手机拍摄的照片剽窃单反照片
- 2012-06-16 实用的Android手机指令大全
- 2012-06-17 诺基亚真的离死不远了
- 2012-06-17 一个中国工程师眼中的三星
- 2012-06-18 关于小米360,两个故事
- 2012-06-18 小米主流配件采购自小作坊
- 2012-06-19 Google+游戏现退出潮,宝石方块,泡泡岛相继说再见
- 2012-06-19 平板规格比拼:Apple iPad VS Microsoft Surface
- 2012-06-20 印度超强山寨机:四卡四待+双存储卡槽
- 2012-06-24 离开手机一天
- 2012-06-24 移动互联网装逼不完全指南
- 2012-06-25 移动app开发者必读:国内主要移动广告平台概况
- 2020-06-28本站开通了在线投稿,点此立刻给我投稿哦!
发表感想加入微信群
点此登录松松云平台免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