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早年创业的一段往事:借来10万美元却买不来一套软件

|  阅读量 | 分类: 软件测评 | 作者: 李小二 | 时间:2018年10月30日 19:04

丁磊早年创业的一段往事:借来10万美元却买不来一套软件 软件测评 第1张

丁磊和陈磊华一起开发了“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

从手写书信到电子邮件,也就是这几十年间的一个悄然转变。但是,要提起中国电子邮箱的发展,就不得不提中国的第一家免费电子邮局和丁磊。

借来10万美元却买不来一套软件

1995年5月,意识到信息时代即将到来的丁磊,辞去老家宁波电信局的“铁饭碗”南下广州。打工两年后,他用自己多年写软件攒下的积蓄以及向家人借来的钱注册了自己的公司——1997年5月网易正式挂牌。

丁磊早年创业的一段往事:借来10万美元却买不来一套软件 软件测评 第2张

“太吸引人了!太有发展前途了!它一定可以成名!它一定可以上市!”这是丁磊看到Hotmail那一刻的感叹。

刚刚创立公司的丁磊把目光投向了免费电子邮箱服务,因为之前丁磊就知道美国有个Hotmail,它可以让大家在网上免费收发电子邮件,但当时中国没有这样的产品

手头并不宽裕的丁磊当初咬了咬牙,借了10万美元,打算买一套邮件服务软件。结果Hotmail的报价足够丁磊咬几十次牙——280万美元一套!外加2000美元/小时的安装费。

技术出身的丁磊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找来伙伴陈磊华研究Hotmail的结构,决定自己开发“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

苦战7个月,1997年底二人终于完成了电子邮件服务系统软件的编写。但电信部门却不批准他们在网上使用,“弹尽粮绝”的网易几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

这时,微软斥巨资收购了免费电子邮件服务商Hotmail,这一案例的示范效应让广州电信想到了丁磊曾推销过的“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最后双方以20万元成交,丁磊还搭上了163.net域名

丁磊早年创业的一段往事:借来10万美元却买不来一套软件 软件测评 第3张

1998年3月,163.net正式运行,它是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电子邮件系统。网民反应非常强烈,每天注册用户达2000多人,半年间用户就到了30万,在中国市场163.net战胜了Hotmail。

“是我把Hotmail赶出了中国。”丁磊后来说。

从“邮箱大战”到“退居二线”

电子邮箱在中国的出现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万维网引入了首个网站浏览器概念,全球网民人数激增,电子邮件的服务也随着网络的大面积普及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日益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后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硝烟弥漫的“邮箱大战”到逐渐“退居二线”,电子邮件的起起落落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迁。

1998年,免费电子邮箱163.net在中国市场战胜了Hotmail,免费邮箱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随着中国第一家免费电子邮箱的诞生,许多服务商看中了电子邮件的发展潜质,纷纷跟进,开始提供免费电子邮件服务,掀起了中国第一轮的电子邮件普及浪潮。

丁磊早年创业的一段往事:借来10万美元却买不来一套软件 软件测评 第4张

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进入普及和应用的快速增长期,中国网民绝对数量上升使电子邮箱从简单的通信工具成为互联网的基础服务。从1998年到2001年的三年间,邮箱用户急剧增加,除了网易之外,新浪搜狐、中华网等门户网站也开始涉足电子邮件服务,引发了门户网站之间的电子邮件大战。电子邮箱因为对使用者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能持续提高用户粘度,增加门户网站的流量,成为门户网站争斗焦点。

从2001年开始的6年是中国电子邮件发展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免费邮箱功能尚不完善,很多高端用户的需求(垃圾邮件过滤、杀毒等)得不到满足,因此收费电子邮箱出现迅速吸引了大量高端用户。但是此时互联网发展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高端用户总量较小,且需要培育大批新网民的使用习惯,因此很快各电子邮箱服务提供商又开始主推免费邮箱。

2007年到2010年,多终端应用在中国成为电子邮件发展的一大特色,中国电子邮件的发展从此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企业邮箱作为互联网普遍看好的电子邮箱产品进入激烈的角逐期,它以不断创新的功能和日臻完善的服务,区别于免费电子邮箱而备受广大企业的关注。电子邮箱通过引入第三方资源或自己开发提供多样化服务,逐步向平台化方向发展。

2011年之后,个人免费电子邮箱逐渐开始渐衰。短信、即时通讯、社区、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工具发展尤其是微信的大范围普及,剥离了大量个人电子邮箱用户,使电子邮箱市场受到了极大冲击。个人使用电子邮箱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从M时代到G时代、再到无限量时代,中国网民曾经在“邮箱大战”的硝烟中享受着全新体验和免费服务。而今,电子邮箱或许已经不那么常用,但这段历史依然值得铭记。

来源: QQ/微信:lusongsong7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