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这些著名手机厂商是怎么玩完的?

|  阅读量 | 分类: 移动互联网 | 作者: admin | 时间:2014年09月07日 00:00

 

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这些著名手机厂商是怎么玩完的? 移动互联网

 

近期,网上很多人都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讨,诺基亚(下也称 NJY)为什么倒闭了?摩托罗拉(下也称 MT)怎么就不行了?西门子(SM)怎么不见了?我大概看了一下,大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基本上都是瞎子摸象,都是从不同角度,以偏概全,都试图给这些已经死了的,或者半死不活的英雄们一个结论,以证明自己就是“事后诸葛亮”。

既然如此,咱也凑个热闹。 我是 2000 年开始进入 IBM 的微电子部门做物料经理,在它的北京工厂,给 NJY 手机做 PCBA 代工,从此开始跟诺基亚的人打交道,有诺基亚北京工厂的,也有诺基亚香港的人,总体感觉是,这些人还是“懂的”,而且比较有礼貌,人也比较客气。

再后来,我作为代工厂的项目经理,参与 NJYXW 物流工业园的建设,又认识了很多 NJY 全球的人,有芬兰的,英国的,美国的,印象都很好,都很谦虚、客气。

在 XW 物流工业园的建设过程中,诺基亚亦庄新工厂的办公室也越来越完善了,进入他们的办公室,你会感觉这不是工厂,这简直就是一个超五星级的酒店! 是个经理,就有自己的包间儿(独立办公室),即使那些坐在大排档的人,宽敞的也难受!办公桌之间相距遥远,周围就是咖啡机、饮料冰箱,听说楼上还有桑拿房!

几年下来,对诺基亚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人还好,就是有太懒惰,日子过得太舒坦。

再后来,2003 年,IBM 把我们卖给一家叫艾科泰网络的芬兰公司,我又有幸跟摩托罗拉、SM 的人打交道;2007 年我从北京到珠海伟创力打工,做手机事业部供应链管理总监,继续跟 MT、SM 的人打交道,感受很多。

先说摩托的人。 在艾科泰北京的时候,只是给摩托天津做来料加工,业务性质比较简单。有一次跟一个前 MT 出身的项目经理,一起跟 MT 天津的人开视频会议,会前我们这个项目经理说他跟这个人过去是同事,很不错的关系,有啥事都好说,告诉我不用担心什么。

结果视频一接通,我们就被那个 MT 天津的人劈头盖脸地给骂了一顿! 那是我第一次跟 MT 的人在业务上打交道,当时感觉非常不好!觉得 MT 人太牛,有点不知道自己姓啥。

我去伟创力的时候,MT 就已经是不行了,但还有几个从印度伟创力转到珠海的项目在做,于是我有幸跟 MT 深圳、新加坡的人打交道。

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据说是在新加坡留过学的小姑娘,人长得还算行,但脾气很糟糕。她当时的职位应该非常低,但跟我(供应链总监)及我们的商务总监一起开会的时候,总是对我们指手画脚,一直以命令的口气在说话。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摩托是彻底完了!

在北京期间,我就跟 SM 的人打交道,但不多,因为 IBM 把我们卖给艾科泰不久,我就辞职了。

真正地跟 SM 的人打交道是我到伟创力之后了,那个时候,SM 是我们手机事业部最大的客户,在珠海一年的产值就是十个多亿美金。

我跟他们瑞典、北京等地的人都有接触,时间长达两年多。

SM 人给我的整体感觉是谦虚的,但比较啰嗦,往往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被他们弄的很大,很麻烦。

记得当年他们有个负责全球交付的瑞典女人,跑到伟创力、富士康推广一个什么可选件的缓冲库存策略,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她给我们讲了一上午,旁征博引,据理力争,反复证明,她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我后来亲自找到我手下负责 SM 物料计划的主管,我说你不要看她的那个几十页的英文 PPT,那里面只有一页是有点价值的,但那个公式还不是可直接用的,你就用我发给你那个 EXCEL 大的公式就可以了。

过了大概半年,那个瑞典女人又从瑞典飞过来了,开会的时候就说,在 SM 全球几家代工厂中,伟创力珠海的可选件库存做的是最好的,几乎没有因为可选件缺过货,也没有向他们索赔过一分钱的呆滞!

我当时跟她说,那不就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吗?哪有那么复杂? 总之,我与 NJY、MT 罗拉、SM 的缘分就是这样,前后达 8 年多的时间,基本上是赶上了他们从鼎盛到衰败这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跟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 NJY,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还是相当优秀的,MT、SM 在这方面也都不是很差。但我总觉得,他们之所以走到了今天这步田地,关键还是人的问题。

个人看法是,诺基亚养了一帮懒人,摩托养了一帮牛人,SM 养了一帮闲人。

免责声明:我这人说话直,请 NJY、MT、SM 的朋友们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不要骂我。直到现在,我还跟很多来自这三家公司的朋友经常联系,我在这里所说的“人的问题”,不是指具体哪个人,而是代表一个群体,一种行为。

按照《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组织行为影响个体行为,个体行为反过来影响组织行为,一个组织的失败,往往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个整体组织行为问题。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不能光看“名气”》,里面提到的很多人和事,其实也都是组织行为问题。 决定一个公司生死的东西,往往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而是行为。公司领导人的行为,决定了这个公司的组织行为,而公司的组织行为最终会变成个人行为,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此而已。

来源: QQ/微信:lusongsong7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