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代的互联网流派

|  阅读量 | 分类: 移动互联网 | 作者: 章鱼 | 时间:2019年08月27日 16:54

01

硅谷互联网的“先进理念”,正在失去曾经的引领地位。

Paypal和LinkedIn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也是畅销书《联盟》的作者,去年出过一本新书《闪电式扩张》,讲述了快速扩张市场规模对于创业企业的巨大价值,属于硅谷崇尚的互联网方法论,此书日前也已在国内上市。

“闪电战”和增长黑客异曲同工,一种提出战略理论,另一种完成增长指标。国内很多互联网企业早已将这两种方法学入骨髓,其本质就是把企业做成金融工具,把类似O2O、共享之类模式,用海量资本打造成为时代“风口”,重视规模多过于效率,接受产品当前各种瑕疵,把抢占市场作为战略第一优先级,高度依赖融资续命的运营模式。

如同增长黑客,快公司的拥趸者很多,那些创业捕手们,只要找到具备一家通吃效应的市场,不管核心价值是否经过科学验证,都会选择先占了山头再说,比如团购和共享单车,高额购买入场门票,之后再视情况决定未来走势。大额融资能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面孔不熟肯定不行,硅谷有Paypal黑帮,国内也有各种派系。

市场扩张做为企业战略第一优先级,国外成功案例有Paypal、Groupon、Uber、Snap等,国内滴滴、OFO、趣头条和瑞幸咖啡是典型。霍夫曼在书中为了夯实理论,不恰当的用全球市值排名前5的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做案例,这些企业当初的第一优先级并非市场,而是围绕产品和服务驱动的自然结果,跟“闪电战”没半毛钱关系。

谷歌IPO之前仅融资3600万;FaceBook很早就盈亏平衡,IPO之前融资更多是为了对冲估值风险;贝佐斯重视现金流,亚马逊主要是债权融资,IPO之前股权融资只有1.08亿,贝佐斯离婚分割完财产,剩余股权都能维持全球首富地位;44岁的微软更是深度布局云生态,引领世界互联网的“慢”潮流。

“闪电战”中能够留在最后的,就是独角兽和商业楷模,可以接受聚光灯下无数媒体和粉丝追捧;那些中途拿钱走人的,要么开始下一次创业,要么加入投资领域,继续拥趸和复制同样的变现模式。

快速扩张的市场局势瞬息万变,企业进场和退场速度更快,一家通吃的市场,从开始就注定了场内多数项目都是陪跑者,O2O、团购、共享经济等各种“坟场”历历在目,“闪电战”不仅没有什么社会意义和价值,反而鼓励和滋生了各种投机心态。

更悲哀的,是那些不明觉厉的边缘创业者和一知半解的运营者,深受表面现象误导,不惜高价和骗子机构学习“资本裂变思维”,为了“快速成功”,甚至自掏腰包运营“烧钱模式”,全然不知已经走上一条不归路。

02

“闪电战”就是**。

只有赤裸裸的鼓动人性,业务增长曲线才能达到所谓的闪电速度,几十、几百亿的疯狂补贴都是常规操作,风口之下的无数企业,拼命烧掉无数钱,最后只能中奖一两家,典型是属于违禁词概率。

寻找网络效应的市场,通过某个“创新”模式,全力追逐垄断或者双寡头格局,把市场变成烧钱机器,顺从资本爸爸们的退出意愿,企业目标设定为被收购/合并或者上市,这种流程无数次在上演。资本驱动的企业,盈利与否不重要,不具备健康造血能力也可以,亏损多年同样能接受,上市或者倒闭,是这类企业的唯二结局。

资本是这场赌局背后的暗箱操作者,冲在前面的创业者,为了快速扩张,不惜股权严重稀释,团队臃肿不堪,流程混乱无序,只为了一心求快,即便打赢了补贴战,也会留下后遗症,在未来很可能造成更大危机。

巨大的人性诱惑,原本并无需求的用户,也成为了产品“活跃用户”,大咖们美其名曰“养成用户习惯”。诱惑早晚会停止,原本就不需要的,再“习惯”也留不住,用户会随着补贴停止而离开;原本就需要的,早期能享受补贴,用户会对产品大力拥趸,一旦补贴停止,反而会形成心理落差。

用户落差是企业社会舆论的扩音器,公众形象差的大厂,大多曾经都是快公司,早期不惜代价讨好用户,之后对用户各种暴力变现,最后再不惜代价维护名誉,进入这个恶性循环的企业,一点捕风捉影就可能成为危机公关事件,企业日常运作如履薄冰,“闪电战”的成功之道后果如斯。

滴滴早前背靠巨头资本打了著名的“红包大战”,之后为了营收,先被传闻大数据杀熟,形成很大的用户讨伐舆论,迫使创始人必须站出来澄清;紧接着因为产品流程混乱,安全相关的恶劣事件不断,多次整改、道歉、赔偿以后,至今顺风车业务还在停摆。

5000团大战,最终剩下了美团一家,美团业务当前也跟“团购”扯不上太多关系了,曾经的风口,如今看来就是个伪命题。团购模式的鼻祖Groupon,市值也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日前正在全力寻找接盘侠。

盛极一时的O2O,家政、美业、洗衣、洗车、家教都可以低价上门服务,至今已经所剩无几;眼花缭乱的共享经济,单车、雨伞、汽车、按摩椅都可以共享,和Airbnb共享模式还不同,这些模式本质上是租赁,如今多数也基本退出了大众视线。

如果没有猜错,新零售“坟场”也已经开始堆砌了。

03

慢公司自居的企业,不是发展慢,而是不像金融工具。

快公司最终也会变慢,企业如果长期深耕某个领域,就一定会经历这个领域发展的所有快与慢,并且单个市场容量有限,尤其互联网产品早期还是从利基类目开始,就算发展再慢,达到SAM(可实现的市场规模)也用不了太久,因此,拓展新市场几乎是所有企业的必经之路。

一开始追求闪电增长的快公司,企业发展到中期,团队大概率会成为救火队,忙于填补早期遗留的流程漏洞,当市场规模封顶以后,又会疲于变现压力,很难顾忌新市场拓展,即便布局了新产品,也还是老一套烧钱把戏,完全不具备持续生长的健康底蕴。

不迎合资本,把更多精力用于思考企业良性成长和最优解的产品服务,是慢公司流派的经营本质。慢公司不是为了慢而慢,而是为了获得企业持续生长的底层逻辑,多数能够走到最后的胜利者,并非在一开始就是领跑者。

阿里之前已经电商风口好几轮;腾讯之前的社交产品也不少;美团是第一个能够盈亏平衡的团购产品,团购大战中磨练出来的商业逻辑,现在都受用无穷,这也和一直亏损的滴滴有本质区别;小米更是从最初100位MIUI的网友体验者开始形成口碑。

很久以来,硅谷独角兽的“闪电战”模式都是执全球互联网牛耳者,西雅图和硅谷相互较劲很久,影响力始终屈居其后。与硅谷公司不同,以亚马逊和微软为代表的西雅图巨头风格,一直都崇尚“飞轮效应”、“学习型组织”这种底层逻辑更清晰的慢流派,也是最先开启云战略的发源地。

去年底,微软市值首次突破万亿美元,今年更是甩开了苹果和亚马逊。如今的互联网格局,硅谷企业的快模式开始回调,生长逻辑更良性的慢流派正在上位,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一样,大多都是融资美元最后去美国上市,所以发展趋势紧随美国,慢流派的企业开始获得更多关注,产业互联网成为趋势,在线教育和To B在今年受到资本青睐。

慢公司针对理智型消费,用户不会因为补贴而改变决策,要求服务流程更全面,产品设计更专业。To B和在线教育都属于理智型消费,企业采购软、硬件产品要经过严格预算和讨论,在线教育如果不能实际性的提升学生成绩,再大的补贴力度也无济于事,理智型消费服务和闪电增长几乎不搭边。

理智型消费服务的互联网产品,虽然用户增长速度不够性感,但只要用户还有相关需求,订阅和续费通常就不会取消,因此增长速度非常持续和稳定。随着云时代的来临,理智型消费服务的应用场景和领域越来越多,再加上用户价值巨大,自然也成为了互联网企业下一个必争之地。

云时代的互联网流派 移动互联网

日益衰退的冲动型消费互联网,目前除了短视频以外,其他方面乏善可陈,也许可能过于无聊,最近自媒体开始翻炒一些诸如KOC(关键消费者)、私域流量等老概念,换了个新名词就能成为热议话题,衰退现象可见一斑。

未来的所有软件、硬件产品,都会建构在云服务生态中,云计算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中心战略。无论快公司和慢公司,未来都离不开云计算,这也是所有互联网人,未来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生存知识。

亚马逊在云计算的布局很早,但更多是依赖自身规模优势,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作为挑战者的微软,能够做到后来者居上,是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先行者。

04

得益于云计算,微软坐稳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

有人评价纳德拉是一位比库克更有远见,比马斯克更理性的CEO,管理智慧至少可以排入全球前5名。2013年微软收入的80%还依赖Windows授权,2014年纳德拉接替鲍尔默以后,仅仅5年时间,今年微软云业务收入就已经超越了Windows,成功更换营收引擎,这家44岁的企业,再次走在了世界之巅。

几乎错过整个移动时代,微软这点和百度有些类似。纳德拉上任后没有继续布局移动端,而是逐步放弃了手机系统,并且还卖掉了诺基亚,剑走偏锋做起了“慢生意”,推出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AWS最早布局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之后逐渐支持PaaS服务;微软相反,Azure最初启动是PaaS(平台即服务),从简化构建产品程序和快捷部署云端开始,逐渐支持IaaS,之后再通过混合云和多元化等战略,微软逐步发展成为了现在规模。

1、开发场景,针对企业和工程师,Azure从帮助客户快捷部署产品程序开始,推出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的专业PaaS平台,以此错开和AWS的直面竞争,之后不断扩展IaaS基础设施服务,云服务器、数据中心、云安全等,并且率先推出了混合云服务,吸引那些对数据安全更敏感的大企业客户。

目前IaaS+PaaS方面亚马逊AWS依然占比最高,但微软自从收购了号称全球最大同性交友网站的GitHub以后,不仅拥有了2700万工程师的舆论制高点,未来转化成为客户也更加方便了,而且也为Azure增加了源代码管理和版本控制等方面使用场景,微软正在填平和AWS之间的差距。

2、工作场景,针对终端个人和企业管理,Office 365里面包括我们熟知的Word、Excel、PPT等工作应用,Office云端化以后能够多人协作文档和多系统同步,目前已经拥有1.8亿活跃用户,3480万付费用户;Dynamics 365包括企业日常管理所需的ERP、CRM、财务管理等SaaS服务,并且植入了月活1亿用户的LinkedIn,使得企业各种工作流场景面面俱到。

Office 365和Dynamics 365早期都是Windows封闭生态中的应用,微软开启云战略以后,这些产品同步在IOS、安卓等系统中发布,指数级扩增了市场容量,并且云端按需订购模式也更具消费弹性,收费不再是一次性授权,而是选择性订购,海量个人订购用户也成为了微软云最大的竞争优势。

3、游戏场景,针对个人,Xbox原本只是家用电视游戏机,随着推出Xbox Live和GamePass以后,用户不仅可以在线对战,查看玩家排行榜,而且云端还可以TV、PC、IOS、安卓等多设备游戏档案存储协同,再加上套餐式的会员订购,市场容量大大扩增。

微软还在不断补充Xbox的游戏资源,收购了用户量超过9100万的《我的世界》,最新财报显示,Xbox硬件销售在下降,但Xbox Live用户量却在上升,月活用户已经达到6500万,会员订阅数量和收入在稳步提升。

微软在多个领域的云计算都占据领先地位,而且还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未来的增长潜力更大,就整体布局而言,微软已经超越了亚马逊,成为引领全球云计算的灯塔,这也得到了投资机构的认可,云计算结合Windows生态,笔记本平板2合1的Surface,以及黑科技HoloLens眼镜等硬件设备,最终撑起一个新科技帝国。

05

为了云计算,社交和游戏为主的腾讯,把To B列为了核心战略。

随着微软的引领,云计算同样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的中心战略,为了布局未来软件、硬件产品的云服务生态,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目前也几乎All in 云计算,正在全力抢位国内的开发者市场。

基础设施的IaaS,属于巨头层面的竞争,阿里云目前遥遥领先;结合新技术的PaaS(平台即服务)发展也十分迅猛,尤其是钉钉类平台的诞生,PaaS未来拥有更大想象力,目前也是阿里领先;SaaS(软件即服务)虽然不断被看好,但要普及中小企业管理者增加SaaS预算,还具备一定难度,这个情况目前正在改善;AI加持的FaaS(功能即服务),目前则属于集中爆发阶段。

腾讯:游戏+微信+QQ。

腾讯在游戏行业没有对手,腾讯云也一样,国内游戏业这两年不景气,各大企业纷纷出海,因此腾讯云随之出海,效果貌似还不错;小游戏和小程序生态是接触开发者的最佳载体,凭借微信和QQ的近水楼台,腾讯开拓云计算市场的速度很快。

冲动消费互联网的逐渐没落,腾讯也不再如之前一样从容,To B战略本身就是宣告要进攻劣势领域。如果不出太大意外,利用小程序等既有优势,腾讯一定会获得云计算一席之地,阿里之外鲜有匹敌的竞争者,另外在云计算为基础的理智消费互联网领域,腾讯其实同样具备用户优势,尤其是在媒体、教育等相关领域。

阿里:阿里云+钉钉+支付宝

阿里脍炙人口的使命已经代表了很多优势,再加上最早布局云计算,绝大部分企业的云服务器第一选择都是阿里云,阿里云的营收相当于第2-9名总和,即便没有基因决定论,阿里云也不会把腾讯云放在眼里。

钉钉拥有700万用户,大多还是中小企业,这足以媲美微软Dynamics 365,钉钉涵盖企业移动办公的全流程服务,活跃用户已超过第2-10名总和,云计算早期市场的2/3,阿里已经收入囊中。

支付宝小程序离钱和信用更近,虽然没法和微信生态相比,但在金融、生活服务和政务商务等领域,支付宝拥有很大优势,再加上阿里这些年林林总总在IOT和AI等方面的布局,阿里云一家独大的态势预计还会维持很久。

老衬2015-2017年曾在家居、旅游两个领域做过SaaS和FaaS创业,虽然最终由于团队缺乏技术骨干而悻悻作罢,但至今依然还能收到很多大客户的问询电话,云市场的蓝海程度可见一斑。

06

基础设施IaaS是属于巨头争夺的蛋糕,其他方面的PaaS、SaaS、FaaS,创业者则有很大机会。

一、PaaS(平台即服务)主要是为了加快应用程序开发速度、部署时间、灵活性和安全方面的服务,同样也是产品为核心,不仅可以为IaaS巨头提供托管部署附加值,同样可以做为独立项目存在,更加细分场景的PaaS平台,一定会在云时代大放光彩。

1、集成PaaS,虽然各大云平台都在布局类似AppStore的第三方PaaS市场,但更多还是嵌入自身IaaS,作为集成IaaS部署管理的优化方案,和云框架相辅相成的模式,这种服务模式已经比较成熟。

2、独立PaaS,作为某个领域,基于ISV(开发者)为主,与产品结合的解决方案,主要功能和基础架构也可以在云环境之外维护,客户可以根据框架快速部署自己的产品,比如阿里钉钉、小程序等,这种模式未来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二、FaaS(功能即服务),AI大多就是隐藏在后台的功能组件,多用于扩展和优化用户界面,做为FaaS方案也是再好不过。

那些业内比较知名的AI独角兽,图像识别的商汤和旷视(近期正在申请上市)、语音识别的科大讯飞、AR相关的视辰和亮风台,这些公司的FaaS服务,已经覆盖BAT之外的很多独角兽App,还有各大手机品牌和智能硬件。

语音类App的语音转文字、翻译、输入法;直播和短视频App的AR互动、拍摄工具;美颜App的人脸美化、小程序的人脸融合、视频App的内容审核;硬件类手机的人脸解锁、银行监控的VIP客户识别、安检的身份识别...这些都属于FaaS调用的解决方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常见。

去年有个非常火爆的照片类小程序Face+,很短时间就达到了千万日活,由于腾讯组织架构重组,内部协同出现问题,差点回收了Face+的使用权限,这才曝光出这个小程序的底层技术,就是基于腾讯云的功能调用,FaaS潜力可见一斑。

抛开老衬不懂的技术函数,FaaS定义为不用部署服务器,算不上完整产品,仅满足某个场景的功能调用。如此来看,朋友圈经常分享的易企秀H5场景,也算是FaaS的一种应用,碎片化时代更加需要碎片化服务,FaaS在未来的发展非常值得期待,甚至可能会成为终端用户的选择。

三、SaaS(软件即服务)在国内地位有些特殊,并没有出现类似美国Salesforce、Workday一类的重量级公司,中小企业对SaaS的需求并不强,除了复杂的财会系统以外,其他方面的通用SaaS发展非常缓慢。

金蝶、用友这种占比很小的企业,就已经算是SaaS的头部应用了,国内SaaS呈现出一种蚂蚁市场的群居特性,没有出现独角兽,并且垂直SaaS相比通用SaaS来说,无论需求强度还是生存能力,都更加符合市场环境。

互联网团队所熟悉的Teambition,主要针对敏捷开发的团队协同管理;家装领域的酷家乐、三维家,主要针对家装室内设计;还有已经上市的微盟、有赞,主要针对微信生态的企业服务,这些垂直领域SaaS有着不可替代性的需求属性,发展相对稳定。

CRM市场的通用SaaS,典型案例是纷享销客,早期声量如日中天,堪称SaaS领域的“闪电战”企业。据老衬曾经聘用过的前纷享销客员工回忆,那时为了抢市场,销售团队提成高达60%以上,广告更是遍布楼宇电梯和户外媒体,简直是花式作死,纷享销客最终也是败给了自己的“烧钱增长”,钉钉推出的免费OA,收割了纷享销客留下的大部分市场。

07

慢公司并不局限为云计算或者To B,豆瓣、知乎也都称为慢公司。

我们讨论的快慢流派,大多是围绕企业起步阶段,选择一两年就能上市或者高估值的“闪电战”,还是选择夯实基础逐步发展的“专业战”,一种是从半知状态发起冲锋,另一种则是追求全知的精益求精。

所谓“慢”更多是摸索自身独有的经营思维,有人称作“企业基因”不太恰当,思维可以逐步成长,基因却很难变化,企业围绕“思维”能够递增多个市场,“思维”也可以和市场同时进步。美团从团购到外卖、酒旅,再到打车、充电宝,就是围绕最早团购时期那套能够盈亏平衡的思维逻辑。

冲动型消费服务属于“闪电战”的快流派,游戏或者纯娱乐性质的产品,生命周期一直都是短板,这类产品也提倡快速回本,熊猫直播没来得及盈利就倒闭了,更多冲动型应用还在倒闭路上。即便吃饭、打车、咖啡这种领域,红包冲动过后也会快速衰退,如果做不到美团那样的新物种迭代,市场最终也会回归自身的长期均值。

这两天抖音总裁的预测在朋友圈刷屏,“明年国内短视频日活数据可能达到10亿,足以媲美微信当前的数据。”这话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短视频领域,抖音、快手的双寡头格局基本已定,用户总量大概率不会再有过亿数量级的增加,否则快手不会转型强运营来抢夺用户,即便两家不去重,想要达到10亿日活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事,况且短视频还是纯娱乐应用,这和微信有天壤之别。

企业无论提供游戏还是娱乐,本身并没错,甚至有用户沉迷,只要不是未成年,企业也不应该遭受道德谴责,毕竟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有人争分夺秒,有人打发光阴,如果没有娱乐,这个世界难免过于无趣,但是人们的娱乐兴趣五花八门,也不会集中在一两款应用,短视频达到10亿日活,抖音总裁真是想多了。

理智型消费服务属于“慢公司”流派,不仅代表原本就属于理智消费的To B产品,To C产品也一样,市场泡沫早晚会破裂,用户最后都会回归理智购买和使用产品,围绕用户长期和稳定的需求,才是慢流派的经营精髓。

为发烧者而生的小米,遭遇性价比更高的华为,竞争中也只能屈居其下;百度知道遭遇知乎,用户选择短期看知道,长期留在知乎;强硬怒怼权健的丁香园,底气也是来自接近20年深耕医疗社区的经验。

微信,通讯社交领域容不下第二名,一方面继承了腾讯接近全知的社交深度,另一方面简洁的产品设计理念放大了理性,用户最大化操作自主,而非是“刷”的情绪撩拨,在关于社会意义的评价中,用户也不觉得微信这个“杀时间”第一利器有什么负面影响。

生命周期长,社会舆论向好,理智型消费的慢流派企业优势如斯。

作者:老衬

来源: QQ/微信:lusongsong7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