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 烧掉数千亿后:钱荒下的创业 “真相”

|  阅读量 | 分类: 移动互联网 | 作者: 章鱼 | 时间:2019年12月10日 14:22

2017—2019 烧掉数千亿后:钱荒下的创业 “真相” 移动互联网

雷军的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曾经一度被无数创业者奉为经典名言。

从2017到2019,中国市场上卷起了多次风口:共享经济、无人零售、社区团购、社交电商区块链……融资额共达数千亿.

然而,2018年开始,“钱荒”加上新老技术交替导致的创新动力不足,让创投圈众多企业和投资机构过得分外艰难。

对于“风口论”,马云曾说过:“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有风口的领域就有泡沫,为了在风口中抢占地盘,烧钱成了唯一出路。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烧出一条生路,尚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的项目而言,资本退潮后只能跟随泡沫一起消失。

“反人性”的共享经济

有人认为,共享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反人性”的商业模式,是对目前阶段私有产权制度与观念的挑战,因此,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定论虽然未必正确,但是共享经济的结局的确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共享经济在2017年几乎发展到了顶峰,引发的变革在各行各业中如火如荼。ofo、摩拜单车风头正劲,王思聪和陈欧隔空“对赌”,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床位、共享按摩椅、共享篮球等争相出现,共享领域可谓百花齐放。

那一年,单是共享单车一年的投放量就达到2300万辆,相对于2016年的200万量,增长了11.5倍。

可是,发展到2017年年底时,颓势已经初现。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 显示,到了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额首次出现负增长,约1490亿元,比上年下降23.2%。

仅运行了5个月的悟空单车离开舞台,随后,町町单车、酷骑、小蓝单车相继清算。2017年过后,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透露,“全国77家共享单车企业中有20余家倒闭或者停止运营。”

2018年,共享领域情况更是急转而下,风口戛然而止,大批项目扑街。

资本开始担忧共享经济的前景,共享充电宝也成为被殃及的池鱼,遇到了资本寒冬。获得融资或被上市公司收购的仅有街电、小电等头部玩家,泡泡充电、河马充电、小宝充电、PP充电、创电、放电科技、乐电、泡泡充电等都陆续停运。

经过退潮之后的共享领域头部企业出现退押金难问题。ofo目前欠款押金总额超过10亿元,其APP内排队退押金的用户数量超过1500万。另外,共享汽车平台途歌也陷入了押金难退风波,同时企业CEO遭用户围堵、多地办公室关闭、合作方起诉索赔等。

曾经共享经济项目,被期望通过其拥有的庞大的数据库,帮助社会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而如今,该领域项目自身却面临着“信用危机”。

业内认为,共享经济风口的消亡,归根结底是因为行业内大部分创业企业“造血”能力不足,“供血”短缺,企业难以为继。

果睿投资董事长虞涤新曾表示,共享经济项目倒闭的原因很简单:首先,竞争太激烈,“流血”不止,创业公司必须一边“流血”(补贴)一边“输血”(融资);同时,受宏观去杠杆影响,“血源”出现短缺问题,很多投资人也缺钱;此外,阿里腾讯等巨头进入赛道后,谁先抱住它们的大腿,谁就解决了“血源”问题,留给其他创业公司的机会很少,最终局面是头部生存,其他皆死。

没烧出故事的无人零售

按照IMS创始人李檬的归纳,新零售分为四个阶段:

最早提出“新零售”的阿里认为,线上会员是新零售的核心,“要把会员变成可以运营的资产”。

在第二阶段,雷军将新零售视作效率革命,要把电商的经验和优势发挥到实体零售中,同时将(线下)体验、(线上)价格优势做到极致。

第三阶段是科技赋能零售。

第四阶段,“红人带货”逐渐给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变量。

事实上,所谓新零售,是针对用户的消费场景、消费方式,用新科技和大数据有效提高渠道效率,在不同场景针对特定消费人群,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产品销售的零售新模式,它区别于过去单纯的线上和线下销售,第三阶段中,常见的如无人售货机、无人货柜以及无人便利店就是如此。

2017年被称为“新零售元年”,大量互联网企业和资本纷纷进入零售领域之中,众多的无人零售在一时间内风头无两。

据统计,仅 2017 年,全国无人零售货架就累计落地 2.5 万个,无人超市累计落地 200 家,无人零售市场累计融资近50 亿人民币。

然而2018年还没有过完,一些市场的头部玩家就已衰落:

2018年1月,业内传猩便利将裁去约60%的BD人员;

同期,七只考拉被曝大裁员90%以上,只保留仓储和物流部门;

2018年4月,果小美裁员2000人;

2018年6月,哈米购人员从600人减少到100多人;

2018年10月,小闪科技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

办公室无人货架市场突然爆发,迫使这些拿了融资的创业公司必须要迅速抢占点位。而无人货架是最为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根本来不及研发智能无人货柜,无人货架公司都打的是先抢占点位后更换智能终端的算盘。如果先集中精力研发智能终端,而错失最佳的市场拓展契机,资本最关注的是市场份额,其次才是技术能力。

活下来的玩家们,则以AI与更加场景化的运营支撑起了面向最后十米消费市场的无人货架2.0的崛起。

但是,半年时间,资本与风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尽管市场的热情起起伏伏,玩家的打法也随之不断改革变化。

一轮淘汰洗牌后,有的玩家在一年时间内历经从创业到巅峰再到人去楼空、货架倒;有的玩家则从一开始就剑走偏锋,却在一年后成为行业主流;而有些玩家则在一轮升级改革之后依旧未能抓住市场风向,最终遗憾出局。

时至今日,不论是被科技界寄予厚望的亚马逊Amazon Go,还是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都没有得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F5未来商店联合创始人林小龙表示:“相对比行业最高峰时,七成的企业被淘汰掉,剩下的大概不到100家。”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7年国内无人零售市场(含无人货柜)交易规模保守估计接近20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资料显示,我国的无人货柜数量应为270万台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目前国内无人货柜数量还不到20万台。

但是就如业内人士所讲,“这个模式是可以靠钱烧出来的,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烧,不能断,要一直烧才能烧出故事。”

从巅峰到跌落,周期之短,市场和资本对无人零售这个模式产生更大的质疑。

社区团购:零售的第三极

无人零售哑火后,在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2018年,社区团购成为了所有人都渴望抓住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社区团购在全国范围内已遍地开花,资本疯狂投入,食享会、十荟团、钱大妈、虫妈邻里团、考拉精选、你我您等社区团购项目层出不穷。

大量资本迅速投入,2018年短短数月,数十亿资本涌入了社区团购领域,也有行业评论者将其称为未来社区零售的第三极。盒马(阿里)、苏宁小店以及每日优鲜等多家知名品牌,都相继布局社区团购。当时有预测显示,2019年还有50-100亿元的资本进来。

社区团购主要通过团长(宝妈、便利店、快递站长)来链接小区居民,在线上微信群销售及分发货品(落地配),而平台则提供品牌、技术、货源、物流、售后服务等支持。

团长统筹订单后平台统一订货配送至团长手中,这种模式优势明显:供给端成本优化明显,用户体验升级,团长获得佣金,但非常考验平台的供应链周转速度、配送效率、产品品质以及团长的管理制度,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差错,与消费者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就岌岌可危。

经过一年的发展社区团购风头不减,成为2019年开年首个零售风口。

年初,松鼠拼拼就在年会上公开了3100美元的B1轮融资成功的消息。

接踵而至的是:优云优选、友团、近邻、原创优品、宅团、你我您等20余家社区团购平台融资40多亿的消息。

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京东搞起了友家铺子,苏宁有苏小团,淘宝也利用自身快递优势,搞了驿站团购。

可是这个风口没能持续吹到年底。

11月30日,社区团购电商松鼠拼拼宣布乐清站关闭。实际上,从今年8月以来,关于松鼠拼拼裁员2/3、即将倒闭的传言在网上不胫而走,业内也传出松鼠拼拼遭遇融资不顺的消息。对于外界的质疑,8月19日,松鼠拼拼发布公告称“公司破产、倒闭”等为不实言论。

与松鼠拼拼一样,呆萝卜在前段时间的暴雷也引起市场强烈关注。与松鼠拼拼相比,呆萝卜更惨,在历经长时间的罢工、讨薪、供应商堵门等等纠纷之后,呆萝卜杭州中心已经正式关闭,标志着这一社区团购巨头的退出。

在此之前,“十荟团”宣布已完成和“你我您”的合并,更名为“新十荟团”。这是“大团很多,小团不少”的社区团购行业出现的第一起“头部企业”并购案,也被业内人士评价,“没有一丝征兆,并购突然完成。”

风口过后,并购、调整、关店成了社区团购行业的主题,并且巨头企业的加入还加剧了这一过程。

松鼠拼拼杨俊曾表示,2019年社区拼团还不是整个行业死一批的问题,是第一梯队要死一批的问题。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的社区拼团必须要以低价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长期发展需要供应链方面的积累,而且随着拼团的发展,还是要回归到实体店,门店运营对于纯线上的社区拼团来说相当于能力重构。

遇到瓶颈的社交电商

社交电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2018年被炒为了一个热点。

社交电商的火爆,同样少不了资本的影子,这一年,各大社交平台纷纷融资过亿,拼多多在2018年7月融资高达16亿美元,风光上市。从一家普通的拼团购物小电商,极速发展成为一家GMV过千亿在美股上市公司,拼多多创造了中国电商的“新神话”。达到这个规模,阿里用了10年,京东用了6年,而拼多多只用了3年。

此外,过去一年间,这个赛道还有有赞、拼多多、蘑菇街、微盟、什么值得买等数家相关企业相继成功IPO,紧随其后的贝店也于5月拿下8.6亿战略融资。

以拼多多、淘集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将社交流量运用于拼购玩法,赋予社交关系以变现能力,从而实现通过用户获得更多用户的低成本获客。

但在电商行业竞争白热化、二选一、以及阿里京东对下沉市场的重兵布阵,使得社交电商低价获客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根据拼多多、云集和蘑菇街三家公司的财报数据来看。目前为止,三家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会员数量,都已经接近了天花板,尤其是用户规模与阿里、京东重合度越来越高。在上游端,尤其是商品供应尚无变化的情况下,同质化的商品将成为新玩家的增长瓶颈。

事实上,跳出社交电商范畴来看,在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的营收增长速度进入平稳期之后,意味着整个消费端的激情将从过去的感性进入理性阶段,而这也将表明社交电商的增长瓶颈并不会轻易的得到改善,特别是整个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见顶情况之下,用户增长越发艰难。

并且,在社交电商迅猛发展的同时,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拼多多继续亏损,淘集集暴雷,花生日记等多家平台涉嫌传销被罚。行业缺乏规范,严重扰乱政策市场秩序,许多社交电商的虚假宣传行为相当猖獗,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据多份公开报告发现,伴随各大社交电商的一路狂飙的是各种投诉与厌恶情绪的激增,根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社交电商研究报告》显示,虽然社交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仍面临供应链、信任度、合规化等问题。

以上问题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很直观的反应。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社交电商融资规模开始全面爆发,并于2018年达到高峰,然而进入到2019年上半年之后,整个资本投资热情出现了下降现象。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融资总额超过250亿元。然而到了2019年,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显示,在今年前7个月社交电商累计金额不足100亿,和2018年相比相差甚远。

“断网”的电子烟

2019年的冬天有点儿冷,曾经的电子烟投资热潮正在逐渐退却。“现在基本不会再投电子烟了。”已经有机构投资人私下表明态度。

从野蛮生长到步入寒冬,电子烟不过经历了几年光景。

有数据表示,2013-2018年全球电子烟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与其他行业相比极为亮眼。截至2018年,市场规模升至180亿美元,预计2019年全年电子烟规模将达到260亿美元,整个产业同比增速是逐年上升的状态。

2018年,国内电子烟从业人数超过200万人,年销售总额超337亿元,出口总额接近300亿元。

到了2019年初,国内电子烟生产达到井喷期。业内人士称,仅深圳就出现大大小小约四千个品牌。深圳沙井、松岗、福永这三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街道,包揽了全球90%的电子烟生产量。

形式一片大好下,资本迅速入场。到今年10月还有项目在融资,2019年全年融资达千万以上的项目达30多个,总金额在15亿元以上,投资方有真格、经纬、红杉等。

资本加持下,电子烟行业迅速迎来高光时刻,然后急转直下。

为了争取更多渠道资源,一些品牌会提供价位较低甚至亏钱的货源,许诺渠道方可获得更多利润。好的一面是,市场能在短时间内扩张。但这样一来,相当于烧钱打价格战,如果没有充足的现金流支撑铺货的费用和货品费用,利润结构相当危险。

最终,“断网”给了电子烟行业致命一击。11月1日,监管部门一纸禁令将国内线上电子烟业务封杀。

据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有不少企业已经在不惜血本进行清仓,只为能挽回一点是一点。显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在并没有建立完备的线下渠道,线上渠道的掐断,无疑带来的是“灭顶之灾”。

即便是在之前有建立线下渠道的“大品牌”,能不能挺过去也是两说。此时前期融资成果的重要性就得以体现,像悦刻、魔笛等手握大量资本且从一开始就有布局线下的玩家或许将成为行业唯一的幸存者,而哪怕有拿的数千万融资的企业也可能面临消失,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只有数百万或未能融到资的品牌。

转到线下后,同行的厮杀更为惨烈。没有人知道电子烟线下战还要打多久,但所有人都相信电子烟只要不被禁止售卖,这场战争就不会结束。只是,来自监管层的压力时刻悬在他们头顶上,电子烟品牌方、代理商、加盟商每天都生活在焦灼中,挑战无处不在。

让资本温度骤降的不只是11月初国家烟草局发放的网络禁售通知,但它的确按下一颗按钮,并触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电子烟创业公司经历了短暂狂欢,如今不得不面临最残酷的考验。监管的到来将成为行业重新洗牌的契机,这已经是业内的共识。

“监管政策出台后,行业洗牌已经开始,只有自我造血能力足够强的公司才能挺过来。至于本身经营情况就不太稳健的公司,短期再得不到资本续命,这个冬天恐怕不太好过。”一位电子烟投资界人士表示。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敖伟诺表示,现在电子烟企业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大规模裁员;第二,恐慌性抛售产品。目前,订单下滑的电子烟企业超过70%以上,这对整个电子烟行业是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

“逆周期”的在线教育不灵了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大众的焦虑感会变强,虽然对购买的信心不够足,但往往会尝试提升自己未来购买的能力就会去投资教育。因此,教育行业被业内人看作是具有“逆周期”特点较明显的行业,这也是不少创业者都选择了教育行业,尤其是在线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潜力巨大。艾瑞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中国在线教育用户将在2022年达到约2.6亿人,比2018年增加近95%。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根据瑞银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超过1040亿美元。

然而,与行业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线教育行业大约70%的企业处在连年亏损的尴尬境地。7月25日,好未来发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好未来上市九年来出现首次亏损,一季度归属于公司的净亏损达到730万美元。财报发布之后,当天股价下跌了11.38%。网易有道招股书也显示,网易有道2019年上半年亏损1.68亿元,2018年全年亏损2.09亿元。

业内人士透露,在线教育首先是获客难。新东方在线纵然一直有母集团公司新东方以线下向线上引流,获客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据悉,该公司单个付费用户获客成本已从2018财年的55元提高1.51倍至138元。

此外,在“免费至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数据、资料的流通便捷,再加上人们的版权意识以及知识付费的意识薄弱,致使在线教育流量变现困难且周期拉长。好未来在2020财年一季度的营业成本及费用同比增长了34.8%,达到6.48亿美元。其中,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1.4%,主要是因教师薪酬和租赁成本增长所致;另外,销售费用同比大增64.4%,至1.55亿美元;管理费用也大幅增长40.3%,至1.76亿美元。

逆周期的独特性、持续的教育刚性需求吸引着创业者们前赴后继,然而另一边行业内教育机构跑路、关店等现象不断出现。近期,一家老牌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加盟店因投资人被公安部门羁押,校区300余位学生停课,涉及学费超400万元。2019年,类似的事件几乎每月都有发生。

在教育行业各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机构之间竞争的背后是资本的竞争,谁的融资越快,资本越多,越快做大估值,就越容易成为独角兽。而在每个细分领域,最后都会出现一两家头部机构,谁先发展壮大起来谁就获得了先机。这也是很多在线教育企业持续烧钱融资、迅速扩张铺开市场的重要原因。

但是,很多曾经融资很强劲的教育机构出现了问题或者倒闭,都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的,而是自己内部出了问题。在线教育在运营模式上与互联网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即不断的拉新和留存。留存就是续费的问题,如果续费出问题企业就很难活下来。

“币热链冷”的区块链

提起区块链就不能不提“数字货币”,但区块链不等于币,各种币只是区块链经济生态和模型中的一部分。两者虽存在关联,但绝不相同。

2017年,数字货币成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投机产品之一,在整个 2017年度,数字货币的代表——比特币在金融媒体上频繁登上头条,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其价格从2017年年初的970美元上涨到了 2017年12月的近 2万美元,全年涨幅达到1700%。

作为无边界加密货币,比特币吸引了范围更广、拥有大量现金的投资者。截至2017年12 月,接受比特币的的实体企业数量达到 11291家,比特币ATM机的数量则增长至1986个。除了比特币之外,莱特币、以太坊、达世币等竞争币也开始成为一些商家的支付选择。

在其情况下,一众挂着区块链名头的项目纷涌而至,抱着割韭菜理念的项目搅浑了整个市场。

数据显示,眼下能够监测到的归零币或空气币达到755种,传销币102种。在2017年ICO最猖狂的时候,部分项目方淘宝买个白皮书就敢发币,70%以上的项目白皮书有70%的内容重复。

随着监管的完善与对其认知的逐渐深入,区块链行业逐渐回到正轨,由“币”转向了根本的“链”。

当技术成为区块链的标签,人们看待和观察区块链的方式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的。通过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当中,找到解决传统行业痛点和难题的另外一种方式,从而可以让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找到另外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每一次历史性的变革都会孕育着巨大的创新和市场机会,由此就会带来行业的升级迭代。但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这一新模式在实践中能否被验证,所以区块链要“脱虚向实”。

在中央表态要大力发展区块链后,人民网连发3篇系列文章解析区块链,其中一篇文章重点强调区块链技术要与实体经济结合。

在2018年泡沫破灭之后,大众就已意识到狂热的资本市场需要和区块链底层技术分开来看,区块链的成功一定要解决实际问题,融入实体经济,并且越来越多的从业者看到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整个行业处于泡沫废墟后的秩序、信任重建阶段。

但是就如唯链COO冯艺凯所说,区块链步入拐点还需要满足两个因素:一个是商业价值得到证明,需要有更大的案例来证明区块链发挥的商业价值;另一个是需要有清晰的法规指引,否则区块链的相关业务不可能大规模铺开。

来源:铅笔道

来源: QQ/微信:lusongsong7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